开栏的话
七彩云南,山川独特、风光秀美,人文神秘、风情万种。在云南,民族团结进步是一朵常开常盛、沁人心脾的绚烂之花,26个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融合发展,聚成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大家庭,“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成为新时代全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9月6日,由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云南网、云南发布、“学习强国”云南学习平台联合推出的“我们都是一家人 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新时代民族团结网络宣传活动正式启动。活动精选云南16州市的民族团结进步精品案例,通过精美的手绘海报和生动的文字语言,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奋力开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局面,让民族团结之花在云岭大地常开长盛。
今年暑期以来,傣族村民赵珍明显感觉到小镇里的游客多了起来,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在家乡开办民宿的想法。
这些天,赵珍在整董特色旅游小镇新建的民宿已开始装修,她精心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房间用品,紧盯施工进度。在她的带动下,这些风貌保护完整的傣族传统村落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
“爷爷教育我们,只要把各族群众拢在一起,事情就能做好做成。”赵珍经常到村里、镇里给党员群众讲述召存信的事迹。她说,召存信给家里留下一条家规,不管是什么民族的群众来到家里,一定要让人家留下来吃了饭再走,各族群众都是团结和睦的一家人。
在整董
居住着傣、哈尼、瑶、彝等
11个少数民族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赵珍的家成了各族群众的“会客厅”
大家不仅来参观学习召存信的事迹
还一起携手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在赵珍家的傣家吊脚楼一楼,摆放着各种茶叶产品和不同民族的织锦手工艺品,以合作社形式带动周边村组各族群众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商品,远销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
“村里有三个瑶族寨子的茶叶品质很好,但是加工技术欠缺,我们就到村里收购鲜叶,开展加工技术培训,如今,瑶族村寨的茶叶收入十分可观。”赵珍说,每年合作社都要到整董村的中曼箐等瑶族村寨收购2吨左右的茶叶鲜叶,一公斤鲜叶的收购价在60元左右,有效带动了瑶族村寨种茶制茶增收。
今年,她计划再成立一个民族手工艺产品加工合作社,挖掘不同民族文化元素,创新开发民族服饰、茶席、挎包等手工艺产品,目前,在整董村布置了7台手工织布机,还在周边哈尼族寨子、瑶族寨子开展手工织锦培训交流,20余户不同民族的群众成了手工织锦专业户。“就在上个月,有客户订了20多个瑶族特色包包,还有客户需要200多床哈尼族特色布艺,接到这些单子我就分配到瑶族、哈尼族的姐妹们一起赶订单。”赵珍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整董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依托资源优势,在阵地培育、典型引领、活动牵引等方面持续发力,2016年建起了“江城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召存信民族团结楷模展示馆,大力宣传召存信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民族团结传统深入人心。
曼滩村民小组就是其中一个传统村落,从远处望去,一栋栋木屋瓦面的特色民居,与村前的阡陌稻田勾勒出一幅田园画卷。走进村寨中,到处干净整洁,石板路两旁芭蕉翠绿,汽车、摩托车能直接停到家门口,猪圈、牛圈全部搬到了村旁的集中养殖小区,村庄环境宜居舒适,又具有民族风情。
“民居提升改造中,为了保留传统的民族建筑风貌,除了政府补助资金外,每户村民都增加了建设成本,大家都希望能把村寨特色保留住。”曼滩村民小组支部书记赵云梅说,全村110户人家互帮互助,一户不落实现原有房屋建筑风貌统一,大家还全力支持村庄公共建设,无偿让出自家土地,用于村庄道路、活动场所建设等。村庄环境变美了,民族特色也留住了。
以文化发展聚民心,整董镇积极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小镇建设,成功创建2个民族团结示范村、2个民族特色村,曼滩荣获全国“十佳魅力乡村”称号,曼贺成功申报为首批“国家级民族特色村寨”。
团结心语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带头人就是一条发展路
相关新闻:
我们都是一家人丨迪庆塔城镇:和乐融融!看这一大家子的幸福生活
我们都是一家人丨大理郑家庄:7个民族汇聚的村子,会美成啥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