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5个故事,读懂滇缅公路的烽火岁月③|一封来自1938年的呈文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7日 09:52:00  来源: 云南网
编者按

1945,镌刻着一个民族的胜利与重生,也是滇缅公路血肉筑就、丰碑永驻的历史坐标。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云南网、云南发布精心策划,携手云南省档案馆,依托首次对外展出的“血肉筑就抗战生命线——抗战时期滇缅公路档案文献图片展”,隆重推出“1945——揭秘档案中的滇缅公路”大型融媒体报道。

通过“1-9-4-5”的叙事脉络,以1条主稿和短片回溯征程、9组图片凝视瞬间、4座桥梁见证坚韧、5个故事触摸温度,立体呈现滇缅公路艰苦卓绝的修筑史诗,再现那段烽火岁月中融入血脉的民族记忆。

历史无声,档案作证;英魂已远,精神长存。

今天,我们推出5个故事中的第三个故事,一封来自1938年的呈文。

 

 

杨洁是云南省档案馆史料编研处的一名年轻干部,她积极参与抗战时期历史档案编研与整理工作,对滇缅公路相关文史资料有着广泛和细致的掌握。

 

镜头前,杨洁将这份呈文及背后的历史娓娓道来,谈及民工“枵腹从公”“衣物荡然”等细节时,眼中难掩凝重,却仍保持叙述的克制与清晰,体现出专业档案工作者特有的冷静与共情。通过她的讲述,一段关于奉献与坚守的厚重历史,清晰而富有温度地呈现于观众面前。

 

以下是她的讲述:

 

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个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时刻,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滇缅公路的故事。

 

云南省档案馆有一份档案,是1938年尹自忠等28名腾冲县筑路民工联名写给云南省建设厅的呈文。这份档案背后,正是20万云南各族儿女用血肉之躯修筑滇缅公路的历史见证。

 

呈文开头,就展现了民工们对修筑滇缅公路重要性的深刻理解——面对日军试图封锁沿海、国家危亡的严峻形势,他们清醒地认识到:“惟海岸既被封锁,一切运输自感重大困难,为力图补救,计滇缅公路遂成为举国瞩目之生命线。”

 

可那时,滇西百姓生活清贫,劳役十分沉重。档案记载,修路的“数万民工平时多出卖劳力担负全家衣食,一旦奉派筑路,不惟一家大小啼饥号寒,衣食无着,即自己伙食亦需典贷找借,各自筹备。数月以来,始则挖肉补疮,变卖所穿衣服及所带行李,以救急一时。久则衣物荡然卖无可卖,则不得不餐风露宿,枵腹从公,而饥寒致病,因病致死者累累荒冢,实不知凡几。”

 

但即便这样,他们依然坚持着。面对山河破碎、国运危殆,“尽人力修公路、尽物力献国家”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共同信念。正如电文中所写:“故自去岁修筑以来,一般民工莫不茹苦含辛以期筑路救国。”短短20多个字,却道出了筑路民工的苦难与坚忍,以及“筑路救国”的决心。

 

时任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也说道:“滇省原为贫瘠之区,但国事如此,誓将政府历年所蓄,及民间所有公私力量,悉数准备贡献国家。”

 

今天,我们重读这份档案,不仅为铭记历史,致敬无名英雄,更要记住:国家需要时,普通人该如何扛起责任。正如档案中所写:“人非下愚固亦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云南省档案馆 云南网 联合出品

  特别鸣谢: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统筹:浦美玲

  策划:曹璐 吴珺 张成 姬祥虎 何沐

  记者:夏方海 李熙临

  视频拍摄:刘畅 陈思蒙 夏欣瞳 张成 实习生 陈渤文

  视频剪辑:王小羽 夏欣瞳

  编辑:王茜婷 刘曦靓 

  设计:陈思蒙 蔡陈晨

  拍摄场地提供: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链接】

  5个故事,读懂滇缅公路的烽火岁月①|鸡毛信

  5个故事,读懂滇缅公路的烽火岁月②|筑路歌碑

 

 

责任编辑:刘曦靓
关注云南发布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网微博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