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看点
您当前的位置:云南网 >> 社会频道 >> 云南看点 >> 正文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5年前那个寒冬孕育的希望已在鲁甸绽放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18日 08:37:10  来源: 云南网
分享至:

  

  重建后的龙头山镇再现青山绿水。记者 丁世新 摄

  岁末年初的昭鲁大坝,冬日的太阳散发着温暖的光,为寒冷的乌蒙山区带来光明与热度。

  陪同采访组一行前往龙头山的鲁甸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依然清晰地记得,五年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踏着瑞雪来到龙头山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时的情景。因该县地处乌蒙山连片特困地区,总书记指示,当地一定要做好扶贫、救灾双重任务。

  殷殷关怀暖心田,谆谆嘱托催奋进。

  5年来,鲁甸县委、县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5年前那个寒冬孕育的希望,已在昭鲁大地绽放。

  

  鲁甸地震纪念馆附近灾后建设的新气象。记者 包涛 摄

  人人住上安全房

  站在龙头山镇镇政府向下俯瞰,蔚蓝的天空下,规划有序、青瓦白墙的小楼一幢连一幢,四通八达的道路在集镇中穿插延伸。

  “这个小镇不简单,建得快赶上县城了。”虽然是大家的一句玩笑话,但确为不争的事实。

  走近龙头山镇谢家营盘谢维礼家,一栋在老屋基上重建的二层小楼映入眼帘,门口花木茂盛,屋内清新整洁……

  

  装扮新家。记者 丁世新 摄

  “我过得很好,请大家不要担心。”在那场震中失去六位亲人的谢维礼,一度在废墟上失声痛哭。如今,没事的时候,他要么骑着三轮车到灰街子去转转,要么就在村口的“博爱亭”享受老来的清闲。

  无独有偶,邹体富夫妇一家也在2015年年末搬进了骡马口社区的新家,和两个儿子比邻而居。闲时,老俩口就看看花,到两个儿子家串串门。“我想告诉总书记,我们搬新家了!”邹体富的妻子甘正芬说。

  “地震前,龙头山全镇75%左右是土坯房,震后,恢复重建全面启动,仅房屋建设方面,重建了15744户,加固531户。龙头山又利用脱贫攻坚的好政策全面消除了危房。”龙头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昌甫告诉记者,现在的龙头山,人居环境美、基础设施好、群众满意度高,集镇和原来相比,不仅面积扩大了三倍,人口还增加了3000余人。

  龙头山镇的涅槃重生,只是鲁甸县灾后重建的一个缩影。

  2014年发生地震以后,鲁甸在恢复重建全面启动的过程中,实施了48606户重建工作。

  同时,针对“一方水土养育不起一方人”的极端恶劣地区贫困群众,鲁甸县全面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集中安置点13个,2315户8963人已全部搬迁入住。

  2018年,昭通市委、市政府将鲁甸县卯家湾确定为新增规模外易地扶贫搬迁跨县安置区,承接鲁甸、巧家、永善、盐津、彝良五县搬迁人口3.6万人。

  “通过恢复重建与脱贫攻坚双推进,确保了大多数的群众都能够有安全住房,把房的问题真正解决了。”鲁甸县扶贫办主任王文杰说。

  55岁的王顺美搬离了鲁甸县水磨镇滴水村江子沟,她和小儿子在鲁甸县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分到了一套50平米的新房。

  “在老家,脸朝黄土背朝天,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种几口袋洋芋就只够喂猪。刚到这里,社区工作人员帮我找了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月1400元的工资。”王顺美觉得未来更有盼头了。

  

  2019年龙头山的花椒夜市。 鲁甸县委宣传部 龙江 摄

  户户产业有依靠

  在龙头山,漫山遍野的花椒将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如今,一市斤花椒的价格大概在50—60元,靠着花椒树,乡亲们吃穿不愁。”龙头山镇龙泉社区社长陈召学每天一有时间,就去地里转一圈。

  5年来,龙头山镇花椒种植面积达到6.8万亩,花椒年产值达到3.8亿元。龙头山镇副镇长谭德军曾率先带领光明村村民种植花椒,在他看来,花椒这把“金钥匙”打开了村民脱贫致富的大门。

  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中的核心——收入问题,鲁甸县结合区位和地域优势,重点发展了花椒、苹果、核桃以及马铃薯等农业产业,特别是花椒和苹果已经成为群众收入支撑的重要来源。

  

  看着丰收的花椒,村民喜笑颜开。记者 罗选恩 摄

  “2019年,鲁甸县全年的花椒种植面积为32万亩,总产量为9000吨,产值9亿元。”王文杰告诉记者,同时,集中在文屏镇、桃源、茨院乡种植的苹果成为鲁甸群众脱贫致富的又一依靠,全县累计种植苹果7万亩,挂果2.5万亩,年产苹果4.3万吨,产值2.86亿元。

  产业扶贫,在卯家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尤值一提。

  围绕3万余搬迁群众,尤其是众多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地配置了工业和农业两块助农就业增收“利器”。

  “力争用2019和2020年,两年时间建设1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目前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已经配套了电子加工、藤编、箱包生产等相关企业入驻,这些企业陆续搬进了标准厂房,预计将提供5000个工作岗位。”王文杰说。

  

  工作人员正在查看香菇生长情况。记者 赵黎浩 摄

  同时,鲁甸粤旺集团食用菌产业园、5000亩苹果高标准示范园、深圳恒大集团援建的1000个蔬菜大棚等,也将为搬迁群众提供3000—4000个增收岗位。

  “确保一户一人能够就近就业。”鲁甸卯家湾临时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罗昌武告诉记者。

  “以前做农业、搞生产,没什么收入。现在种香菇,一季下来就有1万多的收入。”从新街镇老家搬迁到卯家湾安置区的郑修秀向记者分享了自己的“致富经”。

  摆脱贫困是47.5万鲁甸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通过几年来的努力,鲁甸县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96个贫困村如期出列、累计减贫31323户121696人,贫困发生率降到0.76%。

  2019年底,鲁甸县政府发布脱贫摘帽公示:鲁甸县贫困县摘帽退出各项指标已达到验收标准……

  

  回龙湾安置点。记者 丁世新 摄

  恢复重建完成之时,就是灾区脱贫之日。如今的鲁甸,处处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户户安居、产业兴旺、日新月异的“山水新城”正矗立于乌蒙大地。

  云南网记者 张正 包涛 熊强

  相关链接: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绘幸福】龙头山“老谢”:要把幸福日子过个够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龙头山老俩口新年愿望:想去天安门看升旗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那柯里有一份深情的牵挂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最美的洱海正向我们走来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梦之路”上的普洱茶农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总书记!请您再来洱海畔看看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他笑言:洱海流域的垃圾被我们“吃干榨尽”了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龙泉河畔 书声琅琅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高铁让返乡路不再遥远:以前要3天现在9小时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光明村的“花椒缘”

  【不负韶华 奋进跨越】“能生吃的香菇”

责任编辑:杨倩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10658000(5元/月)
订阅《春城手机报》:娱乐版发送CCYL到10658000 (3元/月)
关注云南网微信
关注云南日报微信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60447 64156165 投稿邮箱:ynwbjzx@163.com
云南网简介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中央厨房 |  网站声明
滇ICP备0800087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3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511600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滇)字 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号:(云)字第0009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滇B2-20090008 ® yunnan.cn All Rights Reserved since 2003.08
未经云南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66935;举报邮箱: jubao@yunna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