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视频截图
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调研
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为国家、为民族,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动机。艰苦简陋的环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我们现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当时,在西南联大博物馆做学生义务讲解员的王馨就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她深有感触。不只是王馨,这一年来,云南师范大学全体师生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不断创新思路举措,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扎实推案进落实教育部“双万计划”,实施一流学科建设战略,将西南联大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师范生培养全过程,坚定不移紧盯高质量发展,书写了一张张振奋人心的“时代答卷”。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北大、清华和南开3所大学被迫南渡西迁至昆明而合并组建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3所学校北返,西南联合大学将师范学院遗赠云南,定名国立昆明师范学院,成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前身。
1938年4月25日,西南联大湘黔滇旅行团抵达昆明。资料图
在滇8年,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先后有8000多人就读,约4000人毕业。联大师生中有8位“两弹一星”元勋、5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18位为民族独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铸就了中外高等教育史上的不朽丰碑。
想到这些,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部主任、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杨昆教授深有感触,他认为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仍将激励着新一代的科研人员及高等院校前行。他说,自己将继续学习西南联大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持续努力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总书记的到来,全校师生倍感激动,我希望学校能把西南联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扎根沃土,让这所红土高原上的教师摇篮持续焕发光彩。”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虹表示,她也将继续发扬联大精神,为教育扶贫、教育扶智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年前,总书记来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参观了西南联大博物馆等,了解抗战期间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荣历史。如今,这里已成为全国首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每年接待来访参观的国内外游客达90余万人次。
“作为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播者,我们一定把西南联大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让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西南联大博物馆馆长李红英说。
当下,“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扬帆起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展望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那时的你和母校,以及祖国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谈起这个话题,云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云南省云岭文化名家刘化军教授说,他希望经过5年的发展,自己能够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取得较大进步,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该将自己的理想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地理学部2019级研究生彭宗琪的脑海中,5五年后的自己应该成为了一名年轻的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为孩子们上着一堂名为“西南联大”的主题班会课,讲述着那段催人奋进的历史。
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吴宝璋讲述了西南联大中共党组织建立与发展的历史。自建丽 摄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2020级研究生夏菲接过话题,继续说道:“希望有更多人知道西南联大博物馆,也有更多人加入到西南联大博物馆讲解员队伍中,将联大精神传承发扬。同时呢,也祝愿母校变得越来越漂亮。”
随后,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在脑海中描绘着未来的样子。5年离我们很近,未来的2035年又是什么模样?说到这里,云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虹坚定地说,那时的自己虽然已步入职业发展的收尾期,但自己会一直会坚守那颗为教育事业发展做贡献的心。
这时,彭宗琪却想到了她曾去支教路上遇到的一对兄妹。“当时,他们站在政府建的房屋前,诉说着各自的梦想。我想,15年后,不仅是他们,所有人的梦想应该都实现了,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变得越来越强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对于未来,大家更多的是期待和祝福。“那时的祖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将有一个全新的突破”“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先进的科学技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中国将成为一个具有强大原始创新能力的国家”……潮涌催人进,未来可期。
统筹:李向雄
策划:罗蓉婵 李星佺 自然 徐腾中 何沐
记者:夏方海 张玛睿
编辑:孙寅翔
视频制作:林云冬 郭凯 王莹 习元喜 魏榕
【系列报道】
【云头条丨心里话·捎北京①】幸福的司莫拉:日子像“大米粑粑一样甜”
【云头条|心里话·捎北京③】巨变的独龙江:党的恩情比山高来比水长
【云头条丨心里话·捎北京④】如画的滇池:鸟飞鱼跃的母亲湖正逐步回归
【云头条丨心里话·捎北京⑤】清澈的洱海:带着最美乡愁向我们走来
【云头条丨心里话·捎北京⑥】荣光的西南联大:传承爱国主义精神不负时代!